“滇王與南越王”大展展品。圖片來源:廣州日報
日前,據(jù)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消息,熱度超高的“滇王與南越王”大展將延長展期至5月18日。對于熱愛漢文化、熱愛嶺南文化、熱愛“彩云之南”古代文化的人們來說,這是一個好消息。
5年5個跨區(qū)域聯(lián)動展覽 “南越王”這操作不簡單
正在展出的高熱度的“滇王與南越王”受到熱捧,延長展期。這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自2016年開始啟動的“漢代諸侯王展系列”的第五部曲,早前四部曲分別是“大漢楚王與南越王”“中山王與南越王”“齊魯漢風”“尋找夜郎”。5年時間,用5個跨省份、跨區(qū)域聯(lián)動的展覽,織就一幅漢朝的宏闊畫卷,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這操作不簡單!
“五部曲”的第一個展覽,是2016年4月開幕的“大漢楚王與南越王”。參展文物113組192件,金縷玉衣、玉枕、玉蟬、玉佩、玉耳杯、舞樂俑、兵馬俑等都在出展之列。
“大漢楚王”的根據(jù)地在今徐州一帶。楚王和南越王同為漢代的諸侯王,不僅所處的時代有交集,而且出土的器物在種類、形制和造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。徐州作為漢代重要的封國,其出土文物和地處嶺南的南越王墓一樣,都對漢代的王陵建筑、規(guī)劃布局和喪葬禮儀制度等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價值和意義。
“中山王與南越王”在2016年9月開幕。漢代中山國是北方著名的郡國,在中山國的文物和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中,玉衣格外引人注目,相互之間的對比提供給今人許多重要的信息。玉衣是兩漢皇室和高等級貴族的斂服,兩漢七座中山王(后)墓中共出土六套玉衣。南越王墓和滿城漢墓的玉衣都保存較好,形制完整。南越王墓使用絲縷,滿城漢墓劉勝及其妻竇綰使用金縷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指出,由于皇帝、諸侯、列侯皆可使用金縷,縷質等級之別不明顯,西漢時期可能尚未形成嚴格的玉衣使用制度。
與“南越”相對比,并非單純引入“外來寶物”
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策劃的這一系列展覽,并非單純地引入“外來寶物”,而是在將它們與南越歷史文化遺跡、遺物的對照中,展開關于漢代的全景式敘事。
2020年6月9日,“齊魯漢風”大展開幕,有354件精品文物,匯聚山東出土的漢代文物之精華。用博物館館長吳凌云的話說,范圍這樣廣、規(guī)模這樣大、文物這樣齊的齊魯漢代諸侯王文物展覽,不僅是廣東第一個,就在山東,恐怕也未曾見過。
漢代,山東是全國最繁庶的地區(qū)。而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(qū)的代表性漢墓遺址,又是異姓諸侯王墓,與其他地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的漢代諸侯王墓淵源久遠,也有自身特點。就拿玉器來說,雖然山東許多大墓中玉器也出土不少,但組玉佩并不多,南越王墓則在這方面頗具戰(zhàn)國余風,出土了不少精致的組玉佩。
緊接著開幕的“尋找夜郎”展覽大概是五個系列展中公眾熱度最高的,畢竟“夜郎自大”的故事太家喻戶曉了。而通過一系列珍貴的文物和文獻的梳理,這個展覽告訴大家,夜郎確實是個大國,而且它和南越之間的交流也遠比許多人想象中多得多。
漢代諸侯王主題展從不同側面展現(xiàn)漢朝風采
觀察這一系列展覽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其涵蓋的區(qū)域包括了今華東、華北、中原和西南,加上位于華南地區(qū)的南越,讓我們對漢朝的地理版圖和文化輻射范圍有了深刻的理解。
最近仍在熱展之中的“滇王與南越王”,以大批云南出土的高規(guī)格青銅器震撼了觀眾。按照博物館專家的說法,在漢代,兩地之間直接或間接地存在著廣泛而深刻的交往。兩地有很多看上去是明顯互通的文化線索,能看出與海外文化的溝通互動。比如裂瓣紋器,這類起源甚早的器物不僅流行于埃及、兩河流域、小亞細亞半島、伊朗高原和南亞次大陸,也流行于希臘、羅馬,是西方藝術的典型紋飾。我國境內發(fā)現(xiàn)的裂瓣紋器物有銀盒、銀盤兩種形制,均系錘鍱制成的銀器,南越王墓中即有所見。與銀盒相類似的器物是出土于滇文化墓地的銅盒。如晉寧石寨山出土了四件鍍錫銅盒,江川李家山出土了一件鎏金銅盒,它們的形制均與銀盒十分相似,但是鑄造而成。由于裂瓣紋這種形制此前與之后都不見于本土,它們應是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結果。
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表示,這一系列漢代諸侯王主題展,正是從不同側面展現(xiàn)漢朝風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