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粄是廣東嶺東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(tǒng)小吃,屬于粵菜系。黃粄的食法很多,可以釀、蒸、煮、煎、炒,還可以切片曬干,暑天時,用來煲糖或煲咸蛋,清涼解暑。蒸軟的黃粄片,蘸上蒸臘味時漏下的油汁,風味獨具一格。切成小粄條,配以經(jīng)爆香的魷魚絲,以及瘦肉絲、冬筍絲、冬菇絲、蒜苗絲。炒成香氣誘人的炒黃粄,是遠近聞名的嶺東美食。在興寧市、平遠縣常見。
菜品特色
黃粄,嶺東客家獨有的美食。
梅州黃粄以平遠縣禾米黃粄為正宗,平遠黃粄源自泗水鄉(xiāng)(鎮(zhèn))梅畬村的古法制作。
黃粄的古法制作
1. 選取一年一季熟的禾米。確實無禾米時,可采用糯米代替,但此時應(yīng)摻入一部分秈米,避免粘性過大。浸泡1晚或者稍長時間,期間需勤換清水。
2.上山砍伐野生的黃梔子樹枝,以帶黃色果實者為佳,不應(yīng)混雜其它樹枝,燒成灰,加水攪拌均勻,然后用布過濾后即為黃粄水。
若采用其它樹枝,則黃粄味道、口感、以及顏色將顯著變差。部分地區(qū)的黃粄顏色發(fā)白,主要原因是沒有采用黃梔子樹或者是雜木摻加過多。
市場上的黃粄顏色鮮黃、但缺乏稍帶澀味的植物原始味道,主要是顏色為人造顏料而不失天然原料染色的緣故
3. 將浸泡好的禾米撈起,倒入飯甑蒸2~3小時,成為飯團(也稱飯干團)。
4. 蒸好后,取出飯團,用特制的黃粄水分層澆透,加蓋再蒸加熱至冒氣。(也有地區(qū)為了省事,最后一泡禾米時,即用黃粄水浸泡,避免兩次蒸煮)
5. 撈起飯團,后放入 石臼中舂打。石臼舂打的方式也提現(xiàn)“古法”。首先必須是兩個成年壯男,先用較重的丁字舂捶打,此時一般兩個相對站立,此起彼伏捶打;然后換成一字舂,仍然兩個共同碾壓,但此時是兩人圍著石臼同方向繞圈碾壓。
6. 取出,手工成型。此過程古法要求由年輕女子操作,未婚少女為佳。